繼英國、美國展開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之后,中國也正式布局大規模重點人群接種事宜,且從當前數據看,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有效。
12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再次重申了中國研發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有效。
相對于美國多州報告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出現不良反應,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為當下部署的重點人群接種帶來了保障。
中期數據已完成 安全有效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最嚴峻的就是外防輸入。在外防輸入的過程當中,我國有一大批處于高風險的人群,包括冷鏈、邊境口岸、一線醫療防疫人員。同時,還有一批由于工作原因要去到境外高風險區域的人員。他們成為當前中國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的對象,但是新冠疫苗的安全有效便是接種行動的科技支撐。
我國從6月份依法依規批準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7月份開始,我們開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接種工作。7月份以來,經過5個月的時間,按照小規模起步、穩妥審慎、自愿知情的原則,累計開展了超過100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其中有6萬多人去到境外高風險地區和國家。通過開展這些超過100萬劑次的緊急接種工作,我們觀察到我國用于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具有比較好的安全性。去到境外的6萬多人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報告。
全球新冠疫情并未有停歇之意,反而加速。12月以來,全球日均新增確診病例超過60萬例,日均新增死亡病例超過1萬例,對于中國而言,本月10余個省份報告冷鏈食品或外包裝等檢測陽性,國內多地報告增加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一半以上省份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而選擇在重點人群中接種,也正是因為他們每天所面臨的風險高。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對于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因為采購食用進口冷鏈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來說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復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在從業人員當中,特別是物流裝卸工感染發現的就相對比較多一些。
部署全國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來自于對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的信心。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相關的滅活疫苗產品已經在人類身體上用了上億劑次,滅活疫苗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有效性比較好,而中國的滅活疫苗更有著堅實的基礎,用于預防流感的甲型H1N1疫苗,用于預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用于預防小兒麻痹的脊髓灰質炎疫苗,都屬于滅活疫苗這一類。
近期,走得比較快的研發企業剛剛獲得可以用于III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所需的病例數,目前他們正在向國家藥監局滾動提交相關的資料,只有這些資料揭盲,并且達到監管機構要求的標準,監管機構才能給予其附條件上市或者上市的批準,一旦批準上市,我們就可以啟動新冠疫苗的規模化生產。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新冠滅活疫苗的附條件上市或批準上市,或將在2020年年末、2021年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