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金銀島2012年石油價格趨勢”發布會上了解到,在天然氣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最近幾年我國液化氣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民用液化氣占比下降明顯,工業用氣有所上升。2011年,在液化氣總體消費量中,民用市場份額萎縮7個百分點,化工用氣上升11個百分點,預計2012年民用氣會繼續萎縮。相比其它石油石化行業,液化氣行業整體發展相對較慢,企業整合、深加工技術升級已成行業發展的關鍵。
——天然氣快速發展 液化氣消費結構變化顯著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均快速增長,天然氣市場的高速發展對液化氣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2005年以來,在城市燃氣市場上,天然氣對液化氣的替代速度日益加快。
據中國石化經濟研究院經濟師楊晨介紹,兩大因素導致液化氣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首先是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2005年以來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19%;其次是二甲醚的替代量也快速增加,從2005年的幾乎沒有,到2011年替代量超過300萬噸。結果是城市燃氣用液化氣占市場份額從2005年61.1%的占比下降到2011年的45.4%,而天然氣占比卻從24.1%上升至46.9%。
據金銀島市場分析師艾博統計,僅2011年,民用液化氣在我國整個液化氣消費中的占比就下降了7個百分點,但化工用氣的比重上升了1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更多的液化氣消費向工業方面轉移。預計2012年民用液化氣在液化氣消費總量中的占比會繼續萎縮4-6個百分點,化工用氣會上升3-5個百分點。
由于天然氣管道建設加速、管道天然氣和LNG進口的快速增長,特別是2011年天然氣消費旺季并沒有出現氣荒,天然氣對液化氣的替代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液化氣在城市燃氣中的消費占比將繼續下降。
中石油昆侖燃氣處長阿金庫表示,隨著天然氣快速發展,城市液化氣需求將呈現下降趨勢。但農村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會日益增加,液化氣的需求量將大幅提高,不過受農村價格接受能力的影響,需求增長可能較為緩慢。
——液化氣行業整體發展緩慢 年均消費增長僅為1.1%
天然氣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液化氣市場發展緩慢。2005年以來,我國液化氣生產、消費都出現增長趨慢勢頭,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據楊晨介紹,2005年以來,我國液化氣消費年均增長僅1.1%,明顯低于近年能源消費5.8%的年均增長率,也低于“十二五”預期的4.8%的年均增長率。液化氣產量收率也從2006年的5.9%下降到2011年的4.9%,對外依存度從2002年的35%下降到2011年的10%,凈進口量從2004年最高的635.4萬噸下降到2011年的223.8萬噸。
中石油昆侖燃氣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液化氣商品供應量預計為2029萬噸,比2011年下降18萬噸,降幅0.9%。不過昆侖燃氣預計,未來幾年隨著煉油能力的擴張,以及現有液化氣生產、深加工的發展,液化氣商品供應量將會逐步增加,到2015年,我國液化氣商品供應量將達到2300萬噸,比2012年增長13.35%。
——原料用氣或繼續增長 行業整合技術升級是關鍵
楊晨認為,盡管我國液化氣城市燃氣用量在下降,但與世界平均水平及日本、韓國城市相比,我國液化氣城市燃氣在液化氣總消費量中的比例依然處于較高水平,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也就是說,液化氣深加工綜合利用將成為我國液化氣市場發展的關鍵。
阿金庫預計,“十二五”期間,國內液化氣需求量將呈逐年增加趨勢,但主要來自工業用原料的上升。預計2015年液化氣的需求量將從2012年約為2397萬噸上升到2602萬噸(不含二甲醚),2020年將達到2799萬噸。其中,燃料用途的液化氣將從2012年約為1882萬噸下降為1857萬噸和1714萬噸,下降趨勢明顯,但工業原料用途的液化氣將從515萬噸上升至745萬噸和1085萬噸。化工原料用氣需求比例將逐步提高到50%以上。
阿金庫認為,化工用氣的上升是雙刃劍,會消耗國內液化氣產量,但化工產品受政策、市場環境等的影響遠大于民用氣,將導致對液化氣需求的彈性增加,導致市場波動,影響液化氣行業效益。
目前,液化氣生產高辛烷值汽油調和組分、芳構化生產輕質芳烴、催化裂解生產乙烯、丙烯等裝置和技術正在發展之中。記者調查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液化氣深加工開始在國內出現,2010年后產能快速擴張,但由于現有液化氣深加工裝置大多集中在山東及部分中小型企業,受上游價格波動,加工利潤逐步下降。中國石化經濟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芳構化裝置能力740萬噸/年,其中山東占53%,能力過剩的局面比較明顯。金銀島提供的數據顯示,芳構化裝置利潤率已從2009年最高的4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5%。
面對消費結構的巨變,液化氣上下游行業都在積極變化之中。生產商方面,繼中國石油整合內部液化氣銷售,成立昆侖燃氣有限公司之后,2012年中國石化也在積極進行整合銷售的探討,預計2013年會成立液化氣銷售公司,統領公司液化氣銷售。此外,由于深加工利潤的下降,液化氣綜合利用深加工技術升級已經十分緊迫。
業界人士認為,近幾年,天然氣管道和供應量快速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打壓液化氣的價格,為深加工項目的技術升級和企業整合提供一定機會。如果民用氣市場萎縮到一定程度,不排除主營煉廠陸續進入液化氣深加工領域的可能。液化氣消費機構變化、深加工技術升級、企業整合已經成為液化氣行業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