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09/8/5 8:39:15 字體:
大 中 小
發改委:油價都調了?
石油石化:調完了,大哥。
發改委:有什么反映?
石化:意見很大,罵娘的挺多,比國外貴太多了。
……
這種針對油價調整的“惡搞”不在少數。而實際上,作為油價調整的決策部門,發改委注定不是一個輕松的部門。僅在過去的一周之內,針對最近的油價調整,幾乎天天可以看到相關聲音,諸如“中國油價與美國沒有可比性”、“國情要求不能低油價”等等。
幾天前,應社會輿論的要求,發改委對一直被社會輿論盯死的成品油價的調整又向“透明化”邁進了一步。
盡管如此,仍有社會輿論認為,諸如企業加工利潤等數字有待公布,“成品油核心數字不公開,油價調整難透明”。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眾要“透明”的輿論還未止息,消息稱,兩大石油集團已經通過媒體表達不滿“先行機制過于透明,導致投機、囤貨等現象頻頻發生,不利于正常生產”。甚至有報道稱,兩大集團正在與發改委商議修改現行的油價管理辦法。
囤油現象確實存在。一直研究成品油價改革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認為,囤油是現行油價管理辦法的必然產物。
“需要甄別的是,囤油的量有多大?”諸如林伯強在內的專家認為,成品油不像一般商品,社會儲油能力較弱,如果兩大集團不參與囤油,囤油量不會太大。
顯然,相比打擊少量投機行為,中國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逐漸與國際接軌更為重要。如果為打擊投機而減慢接軌的步伐,無疑于因噎廢食。
為了打擊投機而調低政策透明度同樣也是因噎廢食。林伯強說:“模糊政策的確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投機,但其副作用相當于改革倒退。另外,真要減少投機,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諸如油價一周一調既能減少投機,又能盡快與國際油價接軌。
雖然發改委和兩大石油集團都已經否認了“模糊處理油價調整機制”的說法。但油價調整機制的諸多弊端,依然無法擺脫“每月一難,決定后又引來無數質問”的怪圈。
魯迅先生有言:“一條小溪,明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也許還是淺點好。”此時,發改委正在面臨抉擇。